x關閉  

本網站會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

接納離別的傷痛


接納離別的傷痛

Mina
中年女性
求診原因:脾氣暴燥,無法控制
 
每個人都有脾氣,與你最親近的人往往最易成為出氣筒,除了親近的人會受到傷害,而自己亦會愧疚及難受。這次的個案分享Mina小姐便是其中一位。
 
Mina來找我來治療的目標也很清晰,就是她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並胡亂發脾氣,有時候難得與家人聚會或一起用餐,偏偏為了點小事發脾氣,破壞了整個和諧氣氛,這種情況偶有發生,慢慢已變成了慣例。每當Mina情緒爆發完後都會深感後悔,但因常常無法控制自己脾氣,令自己與家人及男友處於僵局狀態,並擔心交往十多年的男友會因為她脾氣暴躁而去。
 
Mina給人感覺是性格文靜及被動,所以在最初接觸階段較難入手,需要全面了解她的情況才能根治。一般而言,發洩情緒有分向外及向内,向外就是對其他人發脾氣,向內就是向自己發脾氣,長期在心裏壓抑,但她兩種情況都並存,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她有如此大的性格落差?我首先從她的原生家庭、情感路上、與家人的關係這三方面去了解。 Mina是家中大姐姐,有弟弟妹妹,童年時爸爸媽媽都非常疼愛他們,親戚關係也不錯,與媽媽有很深厚的感情,媽媽是家庭主婦,無微不至地照顧子女,沒有責罵,給予無限的支持鼓勵,有一個和諧的童年。不幸地媽媽卻在她20多歲的時候因急性病逝世,這無疑這對Mina造成很大的衝擊,她敍述時更哽咽,雙眼泛紅,所有細節都歷歷在目,顯而是仍接受不了媽媽已經離去,但又強忍淚水。她內心矛盾的情緒就像行駛的車輛一邊加油一邊急煞,需要疏理這兩極的情緒。
 
所以我懷疑是因媽媽離開得太倉卒,導致Mina內心無法接受及釋懷,並延伸到二十多年的現時,自己仍帶著內心傷疤繼續過活。看到如此憔悴脆弱的Mina,我安排了一份功課給她,讓她在下次會面治療前準備。我的治療方法不局限在治療室, 會按個別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進行治療練習。Mina的功課是用書寫方式回顧過去的人生。千萬不要看輕這份功課,因透過書寫文字,可以讓大腦重新整理過去的人生,很多被忽視的環節都可以慢慢浮現。 我也多因此了解更多她的過去。原來Mina一年前曾經歷一場大病,需要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這段時間的她只是營營役役地工作,對周遭環境印象十分模糊。
 
過去二十多年來,Mina從小過着天堂般和階生活,無憂無慮,沉醉於媽媽懷抱,是位幸福女孩,所以痛失至親是她人生中最震撼和最傷痛的轉捩點,讓她非常內疚自責,怪責自己沒有好好照顧阿媽,遷怒自己沒有找更多更好的醫生醫治媽媽的病,引致媽媽離世,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Mina無法接受及梳理自己情緒,埋首工作,獨自活在自己的生活圈。她潛意識內不停自責內疚、自我批評,卻沒辦法責怪任何人。於是經常向自己發脾氣,鬱結在心,隨後一年前的一場大病,身體也垮倒了。身體所有的腫瘤,失衡的真正原因並不像醫學報告那麼簡單可以檢查出來。我們的潛意識就像電腦的後台,我們看到的是前台,其實我們不清楚後台是如何運作, 除非我們進入後台去了解。就好比到餐廳用膳,我們看到的是已經烹煮好菜式,到底菜式如何製造出來呢?除非我進入後台-廚房才可以知道。為了更好了解Mina,接下來我們將進入她的後台。
 
Mina過去二十多年來每天也在活在內疚自責當中,從未走出喪母之痛。事事以家為中心的Mina享受留戀在家的感覺,冀望被照顧、被呵護、被滿足的狀態。在治療中她看到自己的盲點,她內心不想長大, 縱使已經四十多歲但意識卻留戀在二十多歲媽媽仍在生的階段,從未釋懷,不願接受媽媽離世的事實。Mina的問題是她不斷留戀過去,選擇逃避及怪責自己,沒有好好活在當下,不斷將以前美好的時光來比較現在,這是極度痛苦的事,我們沒有活在當下,內心不承認現在,又擔心未來,無論懷緬過去或擔憂將來這兩個想法都是錯配的。
 
透過數次治療後,Mina終於看到自身盲點的核心,當她有勇氣去承認留戀過去及逃避長大的自己,就可以一步步去觸碰傷心背後的真正含義。究竟是要安撫傷心這一點,還是要真正了解傷心背後的成因呢?以戀愛作比喻,無論是暗戀,單戀,對方移情別戀,各種失戀的痛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尤其年輕時分手更是非常傷心,認定自己是世上悲劇的主角,沉醉於聽悲慘情歌及傷心難過的氛圍。 我們都會因傷心而走不出來,不肯認清分手背後的真相。回到Mina的個案,她媽媽的離世讓不願長大的Mina也要長大了。
 
回到我的治療室,我會進行能量流動的練習,我引導Mina回到媽媽臨走前的一刻,把未講完的說話透過一封信寫出來。在潛意識裏有很多心底話來不及跟媽媽說,透過書寫回憶起與媽媽的點滴,同時讓淚水卸下,這個治療練習重複數次,Mina感覺放鬆很多,再過了一段時間後,便開始釋懷。面對家人離世,我們都不願再次想起,因為我們都知道那是不願觸碰的傷疤,越是觸碰越會令自己血跡斑斑。覺得不提不想就會好,但只會令我們躊躇不前,沒有辦法活在當下。遇到情緒但我們貌似理智地把它鎖上,但結果卻弄巧反拙,其實在適當的引導下釋放重擔,勇敢去面對,意識上會再重新一遍去整理。有次Mina與我分享,某天她乘車的時候,突然想起媽媽,以前的她一想起媽媽就會制止自己淚流,勉強自己去做其他事情去分散注意,但今次努很本事,沒有傷感地哭。她現在回想,原來媽媽已經離開了二十多年,已經過了很長的時間了。 她開始正面直視不願觸碰的痛,恍然大悟地向自己說「原來媽媽離開了我已經有二十多年」,慢慢釋懷了很多,並從傷感的過去重回到現實。
 
Mina接受自己開始成長,與媽媽的問題亦已釋懷了,另一點我看到Mina小姐性格比較內向,她沉醉於簡單的生活,生活中只有工作,下班就享受自己一個看劇來減壓,從不主動認識朋友,她的生活圈子不是家人就是男友。所以我鞭策和鼓勵她走出內向的枷鎖,讓她看到封閉的自己。眼前的Mina缺乏適應能力和韌性,當下一波無常再來襲怕是沒法接受,意識上並沒有能力去面對生活上遇到的各種風浪。所以我鼓勵Mina小姐脱離現在的舒適區並擴大社交圈子,建立看劇集以外的興趣,尋找夢想。我再次帶她返回後台找出原因,要讓客人自己去看到盲點,重新檢視自己,活出自己。約半年後,我收到Mina傳來的簡訊,她很開心告訴我加薪升職的願望達成,與同事相處也少了磨擦,早前因情緒問題導致免疫力下降,皮膚出現過敏現象,近來皮膚過敏症也好轉了,Mina小姐終於重新從喪母之痛走出來,也很珍惜現時與家人的親密關係,我也替她感到欣喜。
 
面對家人離世,我們會不捨得和非常悲痛,如果久停留自責及留戀階段會不斷消耗自己,傷心是因為彼此的心曾有很深厚的連繫,要知道離去的家人並不會希望我們在餘下日子傷心過活,家人的離世正是要我們繼續成長的契機。家人深厚的連繫並不容易磨滅,我們需要找一個可延續的精神,將其精神延續在我們的心中。
 
這篇個案展示了案主Mina在心理治療的協助下,揭開了憤怒的根源,面對至親的離別後不斷自責及內疚,令她一直未能釋懷。治療師透過治療讓她從深刻的情感創傷中恢復,並實現自我成長。她通過自我反思和勇敢面對過去的哀痛,最終也學會了接受媽媽的離別並釋放內心的痛苦,從而開啟了新的獨立自信人生。這不僅是關於治癒的旅程,更是關於如何透過自我成長和蛻變,重新定義自己的故事。
 
< 上一筆 聯絡我們 回上一頁 下一筆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