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會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
學員分享(第一階深度課程)
姓名:Macy (化名)
年齡:30多歲
性別:女
職業:理財顧問
課程:從意識中解開「關係」的枷鎖(2024年3月場)
在這兩天的課程中,主要是更加深地去清理了我原生家庭的關係,因為我從5年前開始意識到原生家庭中,爸爸媽媽以及婆婆對我的影響,令我對於自己的價感覺很低,亦因為小時候被拋下的經歷,導致我很害怕在一段關係中被拋下。在這5年中我以為都差不多清理得很好,至少我父母沒有埋怨何仇恨了。但經過這兩天的練習,讓我有機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感同深受的時候,我更加體會父母為何小時候會這樣對待我,今天感恩他們還健康,讓我還有機與他相處。
當中最深刻的就是人物關係的練習,讓我發現到原來老師在我生命中帶給我的負面影響都好大,以前從來沒有去深究過老師這個角色,但現在對於抗拒和女性相處,工作慣性地想交一張漂亮的成績表比上司,這種想法和模式都是來自於老師對我的不公平對待。
上課之前,我可能對於事情,人物的看法仍然有好多執著,會容易受到這些事情影響情緒,但課程之後明白到所有外界的事物都是我內心的投射,所以對於情緒方面也會有更好的表達。
感恩這兩天的課堂帶給我更深的體驗!
姓名:Carl (化名)
年齡:20多歲
性別:男
職業:IT
課程:從意識中解開「關係」的枷鎖(2024年3月場)
兩天的課程的第一個環節均是幫同伴按摩手部的練習。合上眼睛後,能夠更加專注感受到對方的身體,以及留意到對方的肢體語言。第一天與一個素未謀面的人身體接觸,自己會容易感到尷尬,亦覺得不容易將自己的感受說出口,擔心會被其他人覺得奇怪。但當終於說出口時,對方的反應亦不如想像般差,很多的自我枷鎖只是被困住在過去的記憶與想像之中。
本次的課程的重頭戲在於與一個重要的人對話的部分,透過投射法去面對自己積壓於內心的感受以及說出想說的話。在這個練習中,我選擇了我媽媽作為練習對象。第一天的練習比較著重去抒發積壓的情緒,過程中自己也在抒發情緒的一刻痛哭了一段時間,但是在處理了自己深層的記憶之後,整個人心情也變輕鬆了不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天下午的練習,當切換到代入媽媽的角色時,發覺自己對她的了解也不足,平常經常只是看到自己投影的一面。開始領悟到自己在照顧別人方面的盲點,以後也希望多些觀察媽媽在家庭角色以外的喜好,以及多主動去改變現在的相處模式。
姓名:Elle (化名)
年齡:40多歲
性別:女
職業:NGO機構
課程:從意識中解開「關係」的枷鎖(2024年3月場)
大約一年前,因為在職場上重複陷入困境,非常沮喪沮,於是向Heidi求助,想不到她要我處理和媽媽的關係,接著我參加覺隱老師的第一階和第二階意識改造課程,清理了不少和她之間的愛恨情仇。
今年六月底,我又因為工作遇到嚴重阻滯,要在短時間內離職。這次我終於醒覺,是我太擔心「無飯開」,一直勉強甚至委屈自己從事不合適的工作,於是困在那個一點都不舒適的「舒適圈」打轉。雖然頭腦上明白要改變,但內心極度不安,於是再向Heidi求助,她建議我重上第一階課程。
在課堂中,我再次面對與媽媽的糾結,並讓那些未癒合的傷口赤裸地顯露;當代入媽媽的角色,我深深體會到將近八十歲、近年深受情緒病困擾的她是如此無助。我得到治癒,同時比較能放下對媽媽的批判。
課程對於傷痛清理和自我超越,對我非常重要。探索事業/志業發展的新可能性。非常感謝你們。
姓名:Wing (化名)
年齡:30歲
性別:女
職業:設計師
課程:從意識中解開「關係」的枷鎖(2024年3月場)
這個課程給予我一個重新認識自己和探索內在世界的機會。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體、情緒和思想。這個過程讓我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和潛力以及如何突破集體潛意識。
我是個有焦慮和控制狂困擾的人,常常沒來由地哭,在課堂上學習陪伴那個一直不受重視的自己,過程很辛苦很想逃避,但只要跨過那道檻就能重新找回內心的寧靜和平靜,並且學會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這個課程是一個轉變和成長的過程。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強項和不足,並且學會接受自己的完整性。我現在更加自信和堅定,可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衷心感謝!